国庆节还没到按日配资炒股,一个叫“K签证”的新政策却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项政策原本旨在吸引更多外国的青年科技才俊,但没想到引发了不少争议。
新规规定,只要拥有理工科学士学位,就能轻松来中国,待得久、来得勤,甚至不需要有公司聘请。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复旦大学的沈逸教授表示,这可能会带来大麻烦。知名博主卢克文也警告说,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很低,再随意放宽外国人入境可能引发问题。
在一片批评声中,资深媒体人胡锡进则认为大家有些反应过度了。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中国每年有大量理工科毕业生涌入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人担心,如果给外国人开辟一条无需工作邀请就能入境的通道,会加剧就业市场的紧张局面。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有人提到了美国H-1B签证的例子,指出一些公司利用该签证引进低薪程序员,导致本土工程师失业。还有人提到加拿大,称印度移民占据了很大比例,特别是在科技领域。
胡锡进试图平息争议,他承认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人们对就业和治安的担忧合情合理。但他解释说,K签证的门槛其实很高,必须是理工科专业且毕业于境内外知名大学。他认为这绝不是随便混个文凭就能来的,而是国家的人才战略。他还强调,驻外领事馆会严格把关,不会让这个项目变成帮助外国失业青年找工作的慈善项目。对于印度人的担忧,胡锡进认为,印度没有哪个大学能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真正从顶尖学府毕业的人才应该受到欢迎。
然而,胡锡进的解释并未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有人质疑“知名高校”的标准不明确,容易被滥用。K签证的最大特点——无需中国公司担保,也被认为存在管理风险。此外,有人认为胡锡进在偷换概念,人们担心的是那些在本国找不到工作、通过低门槛进入中国的普通毕业生。还有人指出,胡锡进引用的数据主要是短期旅游和出差人员,而K签证涉及的是可能长期留下的求职者。
这场争论背后反映了对政策执行的深度不信任。有人担心,为了政绩,标准可能会不断降低,最终好事办成坏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自身培养人才的信心不足。尽管中国每年培养大量理工科毕业生,但在某些顶尖领域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K签证可能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吸引那些比我们强一点但又未达到顶尖水平的“中端专家”。
无论如何,K签证引发的风波揭示了当下社会的真实焦虑。如何精准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加剧内卷,以及如何防止学历造假,这些都是政策实施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按日配资炒股
华瑞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