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对于顶着高温赶上班路的打工人来说,最舒服的时刻,莫过于一头钻进有空调的地铁。
然而,伴随着冷气一同扑面而来的,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异味。不刷牙的口臭味、衣服上的汗味混着没晒干的闷臭味、陈年的烟味……让人只想祈祷自己的嗅觉暂时失灵。
如果说网约车是司机的被窝,那地铁车厢简直是所有人的大通铺,地铁车厢里到底为什么会这么臭啊?
车厢这么臭,
能不能严查洗澡记录
赶在最后一秒勉强挤上了地铁,你以为自己很幸运。然而,下一秒,你就遭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异味的攻击。
人体本身就会通过新陈代谢等作用向空气中释放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就是人体产生气味的来源,就算是非常爱干净的人也无法避免。在学者的研究中,人体释放最多被检测到的是苯系物,如苯、甲苯等[1],这类物质通常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2][3]。
我们通常会认为人体的异味来自汗液等分泌物,但其实并不完全如此。人类的皮肤上有三种主要腺体:汗腺、皮脂腺和顶浆分泌腺。这些腺体分泌物本身往往是无气味的,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气味,是因为它们会与身体上的微生物相互作用[4]。
比如,皮脂腺出现于大部分皮肤表面,分泌物内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脂等脂类物质。在它为皮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脂类物质和湿度时,就会产生气味[4]。
汗液本身也是没有气味的,但人体和衣物上存在的某些细菌,如棒状杆菌等,会将汗液分泌物转化为难闻的挥发性气体[5],俗称汗臭味。这些菌落在清洗之后数量会有所改善。
在一项由德国学者进行的研究中,被试者被要求使用湿润的一次性毛巾擦拭腋窝。结果显示,在擦拭过后,绝大部分被试者腋窝的细菌数量都有明显下降[6]。因此,网友呼吁地铁严查“48小时洗澡记录”,不是没有道理的。
勤洗澡,勤换衣,在加强个人卫生的同时,也保护了周围人的嗅觉系统。
不过,如果对衣物处理不当的话,反而会加重异味。过度装载的洗衣机或洗衣机桶内残留的污渍也会导致气味积聚。如果烘干不当,会导致水分的残留,成为霉菌和霉斑滋生的温床,产生一种特有的陈腐气味[7]。
南方的小伙伴,是不是想起了梅雨季节衣服怎么也晒不干、一闻还有点臭的崩溃时刻?
你还会发现,地铁空气中的异味多种多样,共同刺激着你的鼻腔。这是因为地铁上人员众多,不同人的不同生理状况、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各种不同的异味。
吸烟者的身上会携带烟臭味,即使地铁禁烟,也无法将这种恼人的气味拒之门外。
烟臭味来源于香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半挥发性气体,以及液体和固体物质等复杂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会通过吸烟者的呼吸散发异味,还会从皮肤中散发出来[1],俗称“被腌入味”。衣物的纤维结构更会吸附这些气体,烟味粘在衣服上,成为移动的异味源[8]。
口腔卫生习惯不好的人还会有口臭。牙龈炎、牙周病和口腔感染等病症会增加口臭程度。此外,如果舌头上有菌斑,且不清理干净,还会导致持续口臭[4]。
地铁站内,
无处不在的异味源
地铁里的异味源,不止“乘客”这一个因素。
国内外学者针对地铁站内污染来源的研究发现,站内装修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以及区间隧道等,均可成为地铁站内潜在的异味污染来源[9]。
室内装修时使用的各种板材、胶粘剂、油漆、涂料等,轨道车辆上使用的各类橡胶或塑料部件、胶粘剂、密封剂以及保温材料等,在使用中会释放出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室内和车内的异味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挥发性有机物[10]。
如胶粘剂这种材料,可用于玻璃的粘接、车内装饰件的密封等等,在地铁建造中被广泛应用[11]。然而,胶粘剂也会产生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甲苯、苯等苯系物。在持续挥发一段时间后,这些有机物浓度虽然会大幅降低,但并不会完全消失[10]。夏季气温升高时,甲醛等物质的排放还会加强[12]。
区间隧道也是异味的一大来源地。
地铁的空调机组会将地铁周围的空气进行降温或加热处理,再通过送风系统将其均匀地引入到客室内部。在此过程中,车厢内原本的一部分空气被排风系统排出车外,等量的新鲜空气通过机组新风口进入客室内[13],如此完成了内外空气的交换。
而地铁大部分时间都在隧道中前进,这段时间内,地铁车厢内的新鲜空气就是从隧道引入的[14]。因此,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和隧道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
然而,隧道里的空气可没那么干净。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刹车片、钢轨、轮子等接口之间会产生挤压和摩擦[15]。而刹车片等配件的原料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残留未参与化学反应或容易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游离苯酚等物质,这种物质会有特殊的气味。地铁制动产生摩擦力,使温度升高,摩擦层中的游离苯酚就会挥发,进入空气中[16],再通过站台或空调系统,飘进人的鼻腔里。
此外,地铁轨道里还会产生积水。
地铁隧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下岩土不均匀沉降和列车循环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材料劣化变形,也会引发渗漏水问题[17]。轨道钢筋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18],也就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我们有时还能闻到隐隐的金属腥味。
摆脱不掉的异味,
让人抓狂
如果空调系统够给力,能够在换气的同时将污染物隔绝在外的话,以上这些苦也不是一定得吃。不过,有些空调不仅换气和过滤效果不够,甚至还可能产生新的异味。
空调的通风效果会受到风道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风道设计不合理,风道内就容易形成涡旋等结构,影响出风均匀性,降低通风效果[19]。
不同的空调类型也会影响通风换气的效果。一项来自同济大学的研究对比了新地铁和旧地铁的空调系统,其中,新地铁指的是建成于2010年的上海地铁十号线,旧地铁指的是建成于1993年的上海地铁一号线[12][20]。
结果显示,在夏季和秋季,十号线车厢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甲醛的浓度均比一号线车厢低1-3倍。原因之一就是新旧地铁的空气过滤方式不同,旧地铁列车采用不锈钢丝网,新地铁列车采用纤维式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更高[12]。
空调旧点也就罢了,但有时偏偏还清理得不及时、不到位,成了霉菌的聚集地。
一项由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共同进行的、涉及120座车站的研究显示,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真菌气溶胶浓度超标率为15%,超标点位的总浓度较卫生限值平均高出76%。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后,发现黑曲霉属、烟曲霉属、毛霉属较为多见[21]。我们在空调风口常常会闻见的霉味,就来源于此。
同时,气温越高、湿度越高,这些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就会越高[21]。南方又潮湿又闷热的夏天,简直是这些霉菌再好不过的成长环境。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异味,戴口罩可能也无济于事。看到这里,作为一个在盛夏靠地铁通勤的打工人,你有没有感觉头皮发麻?
撰 文 / 月 恒
参考文献
[1] 孙筱.(2017).人体散发VOC的特性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
[2] Britannica. Benzene.
[3] 徐克前.(202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邰发道,孙儒泳.(2002).人体气味及其功能.生理科学进展,(01),61-64.
[5] Callewaert, C. (2015). The science of body odor :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xillary microbiome. Ghent University. Faculty of Bioscience Engineering, Ghent, Belgium.
[6] Haertl Tobias,Owsienko Diana,Schwinn Leo,Hirsch Cathrin,Eskofier Bjoern M.,Lang Roland... & Loos Helene M..(2023).Explor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kin microbiome and skin volatiles: A pilot study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7] Sania Waqar, Abu Shaid, Stephen Michielsen, Cuie Wen & Lijing Wan.(2025).Textile laundering and body odo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8] Department of Human Ecology,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 Department of Human Ecology,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2020).Odor in textiles: A review of evaluation methods, fabric characteristics, and odor control technologies.Textile Research Journal,90(9-10),1157-1173.
[9] 孟金玲,吕心霸,魏翩,汪郑强 & 关军.(2023).地铁车站挥发性有机异味污染实测分析:以华南地区为例.制冷与空调(四川),37(03),428-433.
[10] 张兰兰,武彤,何毅华,李支薇 & 严洪连.(2019).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中国胶粘剂,28(05),45-48.
[11] 魏培欣,宗艳,常虹 & 张宇.(2016).胶粘剂在轨道交通车辆上的应用.粘接,37(01),79-81.
[12] Gong, Y., Zhou, T., Zhao, Y., & Xu, B. (2019).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Metro Carriage in Shanghai, China. Atmosphere, 10(6), 302.
[13] 穆广友 & 臧建彬. (2008). 地铁车辆空调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1), 29-32.
[14] Qu Haibo,Zang Jianbin & Wu Yan.(2022).Field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Ventilation of Air Shafts in Subway Tunnel.E3S Web of Conferences,356,02013-02013.
[15] Weiji Zhang,Han Zhao,Ang Zhao,Jiaqiao Lin & Rui Zhou.(2019).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Resilient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in Urban Subway.Atmosphere,10(8).
[16] 余建龙,刘健斌,李全忠,卢焯冬,房兆龙 & 吴长俊.(2024).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刹车片摩擦层中游离苯酚.冶金分析,44(06),44-48.
[17] 郑伟. (2024). 基于贝叶斯推理与特征增强的地铁隧道渗漏水病害检测与识别方法.
[18] Francis Lung.(2012).Waterproofing Solutions for Metro Tunnels.
[19] 毕菲菲 & 宫鹏超. (2024). 某地铁通风系统送风风道内流场仿真及结构改进.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45 (06), 34-37.
[20] 上观新闻. (2023).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从零的突破到世界第一丨上海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回顾.
[21] 郑懿,李厚橙,彭子豪,蔡婧,杨军 & 何纳.(2024).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8(07),798-807.
作者:月恒
华瑞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