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9月8日股票配资指数指南,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
\n在这场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年度主题的盛会上,长安汽车1万平方米的天枢智能实验中心,髋部助行外骨骼、新型透明光伏车身等超过200件黑科技展品现场“秀肌肉”,场外2万平方米的“天枢智能演示区”和“低空飞行演示区”,爆胎稳行、沙地脱困、钟摆泊车、飞行汽车、飞行背包逐一“炫技”;在赛力斯智能制造展区,同样以1万平方米的专馆,七大展区,新车、动力、智能制造、产业链伙伴全面出击,赛力斯超级工厂更是“搬到”了现场,智能化设备、机器人智能协同齐亮相……
\n飞行背包演示现场,观众惊呼声一片。 记者 张锦旗 摄
\n此刻,现场观众的惊叹声与“新汽车”的轰鸣声、智能工厂里机械臂的上下翻飞声,奇妙共振。这场“智新十载,渝见未来”的盛会,不仅展现了重庆作为“汽车名城”的产业雄心,更揭示了这座传统工业重镇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战略突围。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度主题,更见证着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坚定步伐与成果。
\n天枢智能底盘极限爬坡挑战。 记者 张锦旗 摄
\n在“变局”中开“新局”
\n触及未来的“新汽车”
\n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给了重庆汽车产业一个千载难逢的突破机会。
\n本届智博会上,近六成展馆中,长安汽车、赛力斯、比亚迪、特斯拉等知名整车企业齐聚,博世、引望等零部件及生态链合作企业参展,集中展示最新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AI+车”等创新成果。
\n这不仅是产品的展示,更是重庆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生动缩影。
\n长安天枢智能专馆里,汽车后备厢里放置的飞行背包,穿戴后即可直冲千米高空,时速堪比地铁;飞行汽车能原地起飞,实现130km/H极速飞行,带来任何人都能尽享的“无人驾驶”乘坐体验;赛力斯企业专馆里,魔方技术平台打破动力形式边界,率先实现超增程、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架构的兼容,更基于SOA服务化架构,让车辆可“越开越新鲜、越开越聪明”持续进化;明年即可能量产的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Tesla Bot,采用了与特斯拉汽车同源的设计理念,在仿真环境中学习,无需额外的真实数据微调,直接将模拟训练的策略部署到真实机器上……
\n重庆造飞行汽车亮相智博会。 记者 张锦旗 摄
\n赛力斯超级工厂中的机器人。 受访企业供图
\n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Tesla Bot明年即将量产。 受访者供图
\n种种生动的场景,都在讲述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汽车产业加速拥抱AI,数智新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新汽车必将成为真正的未来,未来的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本届智博会开幕式上“掷地有声”。
\n长安汽车以新央企身份首度发布智能化品牌。 受访企业供图
\n首度以新央企身份亮相智博会的长安汽车,首发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新兴产业。
\n长安汽车人形机器人与观众“握手”。 记者 张锦旗 摄
\n先进技术加持、智能制造赋能、未来产业布局,重庆这座汽车重镇在“变局”中开“新局”。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是2021年的6倍多。今年上半年,重庆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量48.9万辆,同比增长25%。
\n汽车产品结构实现从以传统燃油、合资品牌、中低端车型为主向智能网联新能源、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n创新生态的“破壁融合”
\n从“制造重镇”到“生态中枢”
\n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是创新生态的竞争。
\n开放合作是重庆创新生态的一大特征。在本届智博会上,我们看到,重庆汽车制造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一个个创新联合体正在形成。
\n比如,长安汽车展台上的飞行汽车就是长安汽车牵手亿航智能联合开发,作为全球首个三涵道穿戴式载人飞行器的飞行背包则来自其合作伙伴:杭州智元研究院。此外,华为、腾讯、海尔等均是其合作伙伴。其与华为深度合作,投资引望公司,共同打造阿维塔,形成Hi Plus模式。深蓝与华为的合作也更进一步,“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正在不断焕新升级。今年,双方签署了深化智能化合作协议,聚焦智能驾驶,深入数据共享、共建数据闭环,为天枢驾驶辅助保驾护航。
\n装在汽车后备箱的飞行背包,让你想飞就飞。 记者 张锦旗 摄
\n赛力斯携手19家核心伙伴共同参展,业务范围覆盖智能增程、智慧座舱、智能辅助驾驶、三电系统、轻量化车身等关键领域,集中展现产业链协同创新成果。宁德时代、延锋、文灿等头部企业以“厂中厂”模式入驻赛力斯超级工厂。
\n赛力斯核心合作伙伴集中亮相智博会。 受访企业供图
\n目前,赛力斯构建了以与华为跨界合作为核心,包括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的长期稳定的1+2+N合作生态关系,实现高度的零部件集成和供应商本地集聚,共同设计、共同研发、同步生产。以前300家一级供应商现在已集成到100家,其中20家是世界级供应链。
\n赛力斯超级工厂沙盘前围满了观众。 受访企业供图
\n此外,重庆还支持整车龙头企业联动科技型领军企业,跨界协同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培育一批中试平台,汽车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
\n截至2024年12月,重庆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为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n重庆已构建起以国企长安、民企赛力斯两大总部企业为龙头,上汽、东风、吉利、长城等知名整车企业制造基地为骨干,比亚迪电池、宁德时代、华阳等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n今年智博会以人工智能为主线,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功签约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强链补链延链重大项目,合同金额1239亿元。
\n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正在从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n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
\n从“试验田”到“新高地”
\n在智博会上,永川区的长城汽车高山9、蓝山智驾版两款车型重点展示NOA辅助驾驶功能,通过实时路况感知、自动变道避让等场景演示,长安汽车窄路通行,自动泊车等等,而这些“聪明车”所需的“智慧路”,也正在重庆各地铺就。
\n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受访企业供图
\n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受访企业供图
\n作为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重庆相比于其他城市谋划更早。早在2022年,重庆就开始布局“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构建“车、路、云、网、图、安”全产业生态体系,众多“科幻”场景加速照进现实。
\n在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内,通过“长安智慧出行”小程序一键下单,智驾小车就会自动前来接你。行驶过程中,中控台的屏幕上,显示着车路云协同感知信息,除了周边的行人、车辆模型外,还有一条参考云端协同决策信息的车辆规划行驶轨迹。在两江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区,市民搭乘“无人驾驶”巴士的情景,也稀松平常。
\n重庆在云控技术、车脑技术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重庆已累计建成智慧路口550多个,覆盖城市道路730多公里,实现智能网联直联车辆6000余辆。
\n据《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重庆将累计建成感知路口600个,覆盖城区道路与高速公路里程2500公里,通过OTA升级实现具备协同预警功能的各类型在用车辆超过20000辆。
\n这种“以应用促技术、以场景育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城市与汽车产业的关系。
\n传统产业的升级不是简单的“替换”,而是创造性的“重构”;不是孤立的“突围”,而是系统的“跃迁”。未来,在重庆,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要成为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引擎,一个覆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的、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正在凸显。
\n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摄影 张锦旗股票配资指数指南
华瑞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